查看原文
其他

散文 | 刘华路:过年

2017-05-29 刘华路 山石榴


过年
/刘华路  

又一年过去了,家在农村根据年俗三十上午我轻轻拭擦爷爷奶奶的遗像,轻轻放在供桌上,仔细的凝视着我最爱的人,深藏在内心的痛楚袭来,我的心紧了一下,两行眼泪悄悄地爬出眼眶,在脸上滑行……

每到年关挂灯笼贴春联,每每看到博客上当年时为爷爷奶奶拍的两张照片时,总想起爷爷奶奶在世时过年的情形。那年二十九那天天气格外的好,兴许是因为我们一家三口都回家来了,奶奶那几天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依旧不改它那一刻也闲不住的脾气。尽管步履蹒跚,寸步不离拐杖,依然要忙着去为别人倒水端饭。坐在饭桌前,总是将好吃的东西往别人面前推。因为耳聋的厉害,别人和她交流起来困难,所以她依旧固执的做这做那,母亲心疼她,总想让她休息,反而让她生气郁闷。母亲只好由着她。说起来让人又好笑又心疼,不知有多少次把炉子给封死,常常一件事做到一半就忘了想干什么,从院子里拿回一块蜂窝煤,放在桌子上就忘记了。

中午吃过饭我就开始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在炉子上打好了浆糊,将一幅幅大红的春联贴在门上,将一个个大大的福字贴满了院子和影壁。大红的灯笼高高的挂起来,迎接新年的到来。爷爷、奶奶也被新年的气氛感染,相互扶将,走出家门,站在大门前。大门内外灯笼高悬,影壁上上大大的福字,红彤彤的春联构成色彩鲜明,欢乐祥和的背景,爷爷和奶奶手拄着拐杖看着我们忙活,我凝视着那岁月在一年年的鞭炮声中渐渐老去的老人,凝视着鲜艳的色彩映衬着这人生的沧桑,红色的灯笼,红色的春联,红色的福字,映着他们的宁静与安详,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从妻手中拿过相机让那一刻定格,后来发到了博客里,不想这竟成了我最最珍贵的记忆!

在我们家过年有一个传统,年三十不管有多少鱼肉,中午总是熬一锅粉条菜。饭一上桌爷爷就给我们讲,过去哪像现在天天大白馒头,就是地主家只有过年时舍得吃顿白的。扛活的发发赖,三十晌午闹顿菜。扛活的吃完这顿饭就回家了。

爷爷手特别巧,四邻八舍谁家的自行车出了毛病都会赶到我家,爷爷三下五除二什么问题都会摆平。生产队上在不好使地牲口到他手里都服服帖帖,耕耕耙耙、打麦轧场都是一好把式。在生产队上玩胶皮大车搞运输,天津北京都去过,打过井、修过路,那时在农村那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曾经也有机会成为公家人,吃上国库粮。爷爷兄弟三人,老大早逝,二爷爷是公家人常年在外,老爷爷说这么一大家人家里不能没有个男人,所以爷爷就成了这一大家子的主心骨。二爷爷家孩子多,里里外外一大家几十口许多事都是爷爷张罗。

饼卷饼的故事也是爷爷的过年的传统节目,一到吃年夜饭爷爷就想起这个故事讲给我听。过去生活困难出门在外,吃喝都成问题,所以在吃饭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性和机智。两人一起吃饭,端上了五张饼,其中一个意欲多贪多占,伸手拿起两张饼说,我先来个饼卷饼。爷爷拿了一张饼吃起来,一张饼很快吃完了,而饼卷饼又热又厚还没吃完,爷爷机智的拿起两张饼,说我也来个饼卷饼。我们听到这里总是会心的一笑,爷爷这是肯定是少不了的总结,人不能贪心,耍小聪明,人敬你一尺,你要敬人一丈。

三个月后,奶奶竟然走了,带着对人世的不舍,结束了20多天痛苦的煎熬,结束了她劳碌的一生,走完了她82个春秋的人生历程,安详的去了。那天早上奶奶已经昏睡了两天两夜,我痛苦地离开家门去聊城参加普通话测试,谁知这一走竟成了永别。

我离开不到两个小时,奶奶就安详的走了。当我再次回到家时,奶奶已经听不到我的哭喊,我还幻想着能和前两次一样奶奶再从死神的身边回来,然而奶奶这次是真的走了。我痛彻心扉的号啕,我纷纷的泪雨里我终于明白我再也见不到我那慈母般疼爱我、娇惯我的奶奶了。

自从有了妹妹,我仿佛就成了奶奶的孩子。从早到晚的跟着奶奶,缠着奶奶,跟奶奶要吃要喝,让奶奶抱着、领着。在奶奶的童谣里我汲取文学最原始的乳汁,在奶奶的故事里让我分辨善恶忠奸,一天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我长高,一年年在奶奶的疼爱里长大,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多少回梦里醒来奶奶还在油灯下转动嗡嗡的纺车,还在织布机上手脚并用、不辍劳作。养儿育女、织布纺线、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下地干活、烧水做饭、鸡鸭牛羊、赶猪上圈,奶奶是一家之主,她羸弱的身体支撑着我们的家。饥寒交迫的年代里奶奶纺线织布,换回一家的口粮,我出门求学的岁月,奶奶一家人节衣缩食,每逢集日将积攒的鸡蛋卖了换回点钱,等着我回家要钱买笔、买书,交学费。我们长大了,出息了,家里的生活好过了,奶奶她却老了。

谁也想不到奶奶竟然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因为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许多时候我忽略了奶奶,常常几星期才回一次老家。那天从济南出差回来,给家里打电话,母亲说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到医院检查说没大问题。谁知道就因为这一跤,竟让奶奶卧床以致神智不清、痛苦不堪,忘不了奶奶那迷离的眼神中对生命的绝望,忘不了神志不清的奶奶还念叨着喂牛添草,忘不了奶奶坐起来时那下意识的动作,尽管手中什么也买有,可是她纫针、接线、缝衣、纳鞋,认真地做着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心酸,问她在干什么,回答说做鞋,给谁,给俺小,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哗哗地流出来。

还记得她摸着爷爷的脸说,我舍不得走,我走了,苦的是你,谁给你作伴啊!奶奶结婚时十八岁,爷爷十三。风风雨雨六十四年携手走来,从奶奶眼里爷爷可能像个孩子,所以她一直像对孩子一样的爱着爷爷。年轻时爷爷爱喝酒,逢喝必醉,常常夜里12点了奶奶还焦急地等待着爷爷出门归来,担心他在外面出事,这样的日子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爱情或许没有浪漫的花前月下,可是这相濡以沫的情感是需要多少风花雪月才能换回呢?

奶奶去了,爷爷的日子变成了一连串的寂寞与孤独。每天爷爷就坐在椅子上,烟吸得更勤了,买回家的音箱耗不完电,评书就不会停下来,可是每一次回家时评书都在最初的那一回。走进家门,一看母亲没在屋里爷爷急切的给我说,夜来你奶奶回来了。我忍住酸楚,爷爷,你又做梦了。爷爷又陷入沉默。劝慰的语言对于爷爷来说都是苍白的,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将对奶奶的愧疚更多的补偿给爷爷,每次回家我就给爷爷刮刮胡子,洗洗脚,多陪陪爷爷,听他讲讲过去的往事,希望日子稀释爷爷的痛苦,希望爷爷早日走出来,谁也不曾料想距离奶奶去世周年的前几天爷爷也平静的离开了,走的非常突然,让我的心彻底空了。

行色匆匆,岁月流逝,已经六年了,爷爷,奶奶,天堂的您们可好?摆上了瓜果,点一炷香,我久久凝望着爷爷奶奶的遗容,长跪不起,泪雨纷飞。

刘华路,山东高唐,任教于高唐县第二中学,从事高中语文及文学编导专业的教学,爱好文学,爱好音乐,一些文字散见于《中国教师报》《中国楹联报》《广播歌选》《通俗歌曲》《现代教育报》《聊城日报》《文泉》《高唐州报》等报刊。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  问(姓氏笔画为序): 王传明  刘东方 

           吴文立   张    军   范清安   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   军  刘广涛  阿   勇   张厚刚

特约主播:虹   逸

主       编:踏清秋

执行主编:姜敬东   马美娟

责任编辑:若   雪    心   禅

编      辑:张鑫宇



《山石榴》编辑部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  推新人  传播正能量

投稿邮箱:SSL201601@163.com

衔文字结巢,只因与您相遇,感恩有您!

投稿须知:

1、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杂文、书画等作品均可。小说、散文、评论类每篇千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超3000字;诗歌每次投3至5首,最长不超60行;书画类每次投5至10幅,附文字说明或创作心得

2、请作者在文后附上个人简介(百字内)、微信号、联系电话和个人清晰照片(2-4张)以附件形式投稿。注明标题:作者姓名(微信昵称)+体裁+题目,正文小4号左对齐,照片放附件。

3、平台按先后顺序择优用稿。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已被其他平台原创保护的文章切勿再投送本平台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三周内未被采用或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同一稿件两月内勿重投,不按要求和多次重投的不予采纳。欢迎全国各地文友投稿支持!


本刊将设双稿酬制

1、赏金60%左右支付作者稿酬,其余用于平台维护等(低于10元不再发放)。

2、特设人气奖,1000阅读量、点赞300或留言100奖励10元,不兼得。每周二发放两周前稿酬(由于后台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所以平台自作者推文后两周发放稿费。赞赏透明),作者须主动加微信:ly9189联系领取。


山石榴微信公众平台:ssl201601

(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

热忱欢迎有识之士招商、赞助及合作洽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